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些思考——职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初探


  • 2023
  • 04/20
  • 09:58
  • 就业指导

  • 浏览量

信息来源:http://www.cettic.gov.cn/c/2019-03-07/96179.shtml

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拒绝理论的学习,不能成为有建树的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但是如果掉进书袋,不去直面学生,则游谈无根,甚至无法胜任就业指导工作。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真爱与热情才能推动我们去工作,知识与汗水才能拭去我们眉间的愁云;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作为支撑点,才能少走弯路;敢于怀疑,勇于突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拓宽高校就业指导的途径。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多借鉴了国外的一些职业指导理论。国外的职业指导在经历了多次发展演变后,逐渐形成众多的职业指导理论派别。如:特性——因素相匹配论、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需要层次论、职业选择发展论、心理动力论、决策论等。这些理论派别,尽管模式不一,见解各不相同,但各种理论之间互为补充,有强调个人因素,有强调社会因素,或者强调两者的综合。

这些理论的学习夯实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仅仅学会和掌握了倾听的艺术、提问的技巧、共感接纳的技术、恰当的语言感染、非语言的交流、自我暴露技术的合理运用等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引用行为科学、市场经济学、社会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在校内开展,还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拓展到校外,笔者有幸被高校聘为校外就业指导工作者,随着我们的工作不断地深入,把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的劳动政策,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必要的面试技巧等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我们也发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几个不足:

1.缺乏系统性

就业指导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其他在校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系统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2.缺乏协调性

高校就业指导,通常只将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就业指导如何反过来促进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做的不够,只注重将大学生推向社会,但对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职业稳定、服务社会,缺乏指导,因此没有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

3.缺乏个性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就业难点依然存在,有些大学生毕业生一踏入社会择业并不难,难的是有一份做好工作的责任心,高校通常通过讲大课的方式进行职业指导知识普及,但在个性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略有缺乏。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基于此,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高校在做好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员指导、全面指导的同时,将目光也转向了个性化就业指导,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地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工作。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中的一名成员,笔者将接待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从知、情、行三者综合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究,总结出5种典型的个性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每一类方式、方法都只是笔者的一些摸索,不能诠释高校就业指导方式的全部。

1.平等——互动式

要构建一种平等、互动的就业指导模式。在学校我们的就业指导教师有时会不经意间以权威人士身份出现,凭着个人的经验、主观、意断或完全依靠心理测量技术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判别,并在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条件等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给予直接建议和预断。这种指导的理念是以指导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行为、动机、认识、职业信念等,限制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平等——互动式的就业指导理模式,就是要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探讨之间,帮助挖掘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发现存在的劣势,引导其开阔择业思路、拓展择业视野,启发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感,使其在选择职业时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提供其选择职业的理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学会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决策、自我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技巧和方法,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如:一位单亲家庭的独生女,从小母亲病故,跟随父亲生活,凡事自己做主,独立能力较强,边读大专边工作,工作一直不稳定,不断地挑挑捡捡,频繁跳槽。她总认为自身职业素质较好,相貌标致,工作能力也很强,只要拿到大专文凭,不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当她大专毕业后再次选择职业时,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没有音信,连面试的机会也没有,她在患得患失的选择中失业了近五个月的时间,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

指导师与其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与其共同探讨为何屡次得不到面试机会的原因,发现其择业心态失衡、过于自负、职业定位不明确。指导老师在帮助她认识自我,充分挖掘其潜在优势,找出自身存在的弱势的同时,建议她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短、中、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经过努力,目前该名大学生已调整好心态,被一家台资公司录用,终于迈出了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2.主体——自助式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趋于上进的,这种向上的驱力源自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只有在自由的活动中才能获得满足,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具体到就业指导领域,指导不是一个框框,而是一个过程,在指导的过程中,应以大学生为中心,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充分自助的选择职业的发展,而不是用整齐划一的指导方式去对待每一个人。

主体——自助式的指导方式淡化了指导师支配的作用,更多地起指导、参谋的作用,为大学生毕业生提供的更多的是选择职业的理念、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整个指导的过程鼓励由求职者自助制定择业计划,自助进行择业,自助职业体验,自助进行自我的职业评价。大学生毕业生在整个自助择业的过程中,指导师需要不断地给予激励和调适,以期达到能自助就业的理想状态。通过主体——自助式的指导方式,大学生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既使再遇到职业困惑也能适度进行自助解决。

如:有一位大专毕业生,语速极快自述:学的是营养学专业,由于自身就业能力偏弱,进入职场一下很难找到适合他的工作,为了生存他做过很多职业,自感从事保安工作没有安全感,做行李员、理货员工作节奏跟不上,想从事营养师工作因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单位要,职业发展极不稳定,就业期最长三个月、最短半个月就被辞退,由于家境十分贫困,总不能稳定工作,自己内心深感痛苦,但不知未能稳定就业的原因。

指导师与其交流过程中发现影响了其不能稳定就业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从小父母离异,没有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喜爱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曾经做过职业能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适合从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把所有的精力用在研究心理学上,钻起了牛角尖,所以在工作中常出差错,行为举止也时有异常,缺乏与同事相处的能力。指导师与这位大专生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后,解开了困扰他不能稳定就业的心结所在,只有促其尽快行动自助择业,以忙碌来分散他易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经过多次交流、分析与面试技巧的辅导,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自助上网求职成功,在一家大饭店从事自助式西点服务工作。日前,他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的合同又续签一年,不过在工作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要求我们继续给予帮助指导。

如果我们凭经验、主观、臆断或完全依赖职业测试,有可能我们的指导就会走偏,在指导方式上我们要学会:跟进去、跳出来、助一把、扶上马、送一程。

3.认知——内省式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求职者对不能尽快就业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个人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想法,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

如:一位某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毕业时轻松地找到一份薪资待遇都较满意的工作,然而,在工作中发现别人的能力比自己强,便产生了妒忌心理,每天将精力用于猜测周围同事对自己的评价,由于出现了对周围人际关系、自己的职业能力、工作环境的认知偏差,导致工作频频出错,失去自信,出现了严重的自卑情结,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自感能力不如别人,职业没有了安全感。

在我们的接待中不乏有类似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在指导的方式上重点要解决的是:认知问题,进行认知重构,促其内省。认知性指导是职业指导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认知是由“外无之知”向“自我之知”不断内化的过程,由“指导”到“内省”正反映了这一变化的进程。

针对上述案例,首先要分析引起自身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认清导致发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客观分析;其次,提出不良认知的要害:怀疑、妒嫉、自责、埋怨、追悔,沉湎于过去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再次,用领悟与质疑、角色互换等方法,促其自我内省,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客观分析,重新定位。该大学生在就业指导的帮助下进行了认知重构,自我内省,逐步调整好职业心态,现重新在职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4.职业——体验式

一个人的职业定位往往不是一步到位,有些人因所学专业与职业兴趣发生冲突想要转型,有些人因一无学历二无特长择业没有方向。面对这类大学毕业生,当指导师在与大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的基础上,仍不能把握如何定位,指导的重点应该是:以职业为载体,建议大学生进入具体的职业、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调适自己,完善自己,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愿望。如果发现所从事的职业不适合自己,没有关系,可以转行调整,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在从事体验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努力的工作,这是职业基本素质的需要,也是做好职业经验积累的需要,因为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

如:一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一进指导室的门就告诉指导师,读计算机不是他的选择,是调档进了该专业,他的兴趣爱好不在这方面,如要从事IT工作,一是学历不够,二是他非憋死不可。在交谈中发现他对汽车行业较感兴趣,也很看好此行业,建议从汽车相关的职业入手,先从汽车零配件销售工作开始, 做好有关汽车知识的经验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逢通用公司招聘员工,他有了汽车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经过多次面试该求职者终于被通用公司录用。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职业体验,该求职者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定位。

5.目标——渐进式

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一个时髦的话题——职业生涯规划,一个人仿佛一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而成功的界定标准往往被视为,职位的升迁或金钱的多少,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所以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不是每一个大学生对此话题都感兴趣,甚至有些大学生一听到你要他做职业生涯规划,他对你的指导便“望而却步”,内心充满了恐惧感。人们往往习惯于关注的是离他身边最近的事,离自己太远的目标,不太关注。

在对有职业发展愿望的,暂无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如何帮助其设定职业目标,挖掘其职业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的方式上把握好重点:在与大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励大学生,迈小步、不停步,目标的设定是近距离、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大学生在追求最初目标的进程中,不仅职业经历在成长,职业能力在提高,职业的路径在拓宽,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会出现了新的职业发展机遇。

如:一个知青返沪子女,外地体育院校大专毕业,当其户籍返回上海时,终因学历不高又无专业技能,加之性格较内向且外观特质一般,就业在保安岗位上来回跳槽五年,其父一直认为他的儿子在做临时工,前来要求给予指导。在与其子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的意识里只有保安员的工作,从没有想过也不敢想除了保安工作他还能做什么,如果上来就为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会让他感到目标太遥远。我们在指导的方式上:从近处入手,寻找他可以看得见,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共同制定了三步走方案,第一步,让其看到离他最近的目标——小区物业管理岗位,需要考物业管理资格证书,经过努力他考出了资格证书,起步的成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第二步,仅有资格证书是远远不够的,离物业管理的岗位还有距离,需要提升专业文化知识的储备,他又一次选择了学习;第三步,学习与保安班次发生冲突,选择跳槽到物流公司从事跑单员工作;出现新的职业转机。目前这位大专生由跑单员成功的转型为危险品报关员。

上述的指导方式只是基于个人的理解加以归纳,无法穷尽就业指导方式的全部,更不是就业指导的教条。只有流动的小溪,才会清澈美丽,只有变化的指导,才会有生命力,就业指导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指导方式是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只要对大学毕业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形成过程和类型有了实在的把握对方法、技术的选择就如探囊取物,十拿九稳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实践领域有待于每一位就业指导老师的开拓,理论的探析只能在实践中获得支撑与验证。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联系电话:0898-88386781
  •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官方网址)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91w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官方抖音号

    •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

    • 三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