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新学期教育教学的影响,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线上教学方案,有序地安排线上教学和管理工作,落实“老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质量不降低”的教学要求。为发挥教学示范作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理工学院于3月23日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暨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由各专业内部推荐教师参加,公开课授课教师提前在学院工作群发布线上课堂链接,以供学院其他教师进入课堂观摩、学习。
《电路基础》汪源
汪源老师作为我院较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老师,具有较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汪源老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即学即测,通过课堂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在腾讯直播授课过程中发挥“雨课堂”平台对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投稿功能,对提交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及时纠错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点。
汪源老师利用“雨课堂”+“腾讯课堂”实现课堂“即学即测即纠错”
《线性代数》李国徽
理工学院数学教学部的李国徽老师是我院首位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到数学类课程的老师。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李老师总结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习题库以及使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正式开课前她总会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将上节课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帮助同学们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并在直播授课过程中将课后作业以小组形式展现出来,随机点名小组成员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分析。不仅可以借此督促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认真度,又可以充分调动线上课堂氛围,增强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授课内容。
李国徽老师通过作业讲解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自动变速器构造与原理》何彦廷
汽车系何彦廷教师,通过腾讯课堂的评论区与学生积极互动,对学生们的回答实时掌握,通过合理的提问时间使学生时刻保持课堂紧张度与活跃度。与此同时他精心制作详细的PPT课件帮助同学们清晰明了的掌握自动变速器换挡原理及运动传递路线。
何彦廷老师通过“恰当的”的提问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紧张度与活跃度
《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付三丽
付三丽老师充分利用教学平台与工具,实时操作为同学们梳理、展示知识点。授课过程中付老师通过“屏幕共享”功能为同学们展示Lab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编程思路,带着学生一起编程。让学生看得见操作过程,更直观的学习编程过程。
付三丽老师通过共享屏幕实现LabVIEW软件操作演示
线上课程实现了师生“云相聚”,公开课为教师切磋技艺,挖掘提升线上教学技能提供了有效平台,促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线上教学成效。理工学院近一周的线上公开课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走出教室的教师也可以为同学们带来风格各异的线上教学,他们积极努力的探索在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平台优势与功能,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线上课堂的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确保每一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只为让同学们获得与线下课堂同等效力的在线学习。
线上公开课促进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引发在线教学方法的讨论
据悉,理工学院为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于2016年11月制定《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开启首批11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并在2017年4月完成验收工作。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理工学院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希望在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2016年开始,理工学院多位教师陆续开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学习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相关课程,与已有翻转课堂经验的贵州理工学院陈燕秀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吸取了他们的经验,并结合我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依据相应慕课资源为教学内容,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平台为教学环境,翻转课堂为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达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工作,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讨论、学习的教学目的。
汪源老师应邀于2017年10月20日参加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左三)主讲的“电路原理智慧教学研修班”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院教师深入了解信息化平台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初邀请到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来我校为我校教师分享在线教学方法;2019年12月邀请具有丰富混合式教学经验的贵州理工学院陈燕秀教授为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师分享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陈燕秀教授分享现场
相信通过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教师对线上教学的积极探索,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做敏锐的观察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做有吸引力的“主播”,保持在线教学的魅力,为更好的提升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理念,提高混合式教学水平,实现线上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实现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与时俱进,打造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的线上精品课程。
CONTENT END